豫头条|河南县域发展 要破三堵“围墙”
来源:大象新闻     时间:2023-07-08 15:57:30

河南超8成的土地面积,

近3/4的常住人口在县域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面积之大、人口之多,

决定了县域的分量之重。

河南一直十分重视县域发展,

省委书记楼阳生密集开展以县为主的调研,

多次强调县域发展,要打破“围墙”。

此次赴新乡市部分县市区调研,

再次释放鲜明信号。

“围墙”都有哪些?如何打破?

7月6日《河南新闻联播》:楼阳生在新乡市部分县市区调研

【打破一】思想围墙

县域一头连着城市,一头连着乡村。

县域兴,则河南兴;县域强,则河南必强。

站在更高发展起点,要实现县域经济成高原,

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,更不能只低头走路不抬头看天。

与粤大靓、苏大强、鲁大壮、浙大富等相比,

同样作为经济大省,

河南的差距在县域经济,潜力也在县域经济。

如何破“县域经济不强”之围?

打破思想围墙,是当务之急!

视野不宽,破解难题的思路就打不开,道路就会越走越窄。

在河南党政代表团南下考察学习时,楼阳生提出:

对标对表先进地区,创新理念思路,转变思维方式;

南下考察归来,到信阳调研时,楼阳生进一步强调:

既要善于“有中做优”,又要敢于“无中生有”。

以思想之变引领发展之变,核心在一个字:

敢!

【打破二】行政边界

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

县域空间有限、资源有限、市场有限,

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

就要打破行政边界,跳出县域的“一亩三分地”。

跳出县域发展县域,

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,

也是县域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。

从各县发展情况看,

要缓解要素制约,必须鼓励和支持部分产业和企业有序走出去。

从企业发展来看,

也需要在跨区域的要素整合中获取新优势,实现新扩张。

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新郑,便是典型的代表。

利用临郑临港优势,新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临空产业,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。

【打破三】区域壁垒

由于资源禀赋、地理区位等差异,

河南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。

有些县GDP早已超千亿,但也有些县则刚过百亿。

经济繁荣的县域,大多都是打破区域壁垒,放到区域大局中去衡量定位;

而落后的县域,大多陷在本县资源的小格局里辗转腾挪。

打破区域壁垒,协同发展,长垣和封丘已率先作出示范。

长垣制造业基础优势雄厚,但也面临着产业升级要素不足等难题;

封丘作为传统农业大县,工业基础薄弱但发展空间充足。

基于长垣、封丘发展的现实需要,新乡市积极推进两地一体化发展。

两地打破区域壁垒,共建长封“飞地”产业园。

封丘出地、长垣出人,双方共管,实现了联动发展、优势互补。

县域发展新格局就应如此:

错位发展、联动发展、协同发展!

【大象微评】打破“围墙” 就要“敢”和“干”

什么是河南?不是两个字,而是102个县(市)。

现代化河南建设,基础在县域、短板在县域、潜力也在县域。

县域经济要做大做强,就必须打破“围墙”。跳出县域看县域,跳出县域发展县域。

如果只就县域发展县域,封闭发展,路子只能越走越窄。

在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上,东部省份一些经济强县,其主导产业多与当地物产资源无关。例如浙江海宁,不产一张皮,却成了中国皮革之都。

县域经济发展,要有大视野、大格局。

要打破“围墙”,就要“敢”和“干”。

敢闯敢试、敢想敢干,才能变边沿为前沿、由守旧变创新、从跟跑到领跑。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